以下是2346天前的记录
人脸识别
61 2017年07月03日 星期一新型智能安防机器人可连续巡逻8小时
浙江在线 (0)
躯干里装着4只摄像头,脑袋里也安装了2只,支持夜视功能,能做到无死角地尽收“眼”底。身体里还装着GPS、陀螺仪和里程计。底部有4只轮子支撑,可以完成所有平面上的行走,*大速度可以达到7.2公里/小时,相当于一个**小跑的速度。 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生活:进小区,有机器人为你开门,有无人车把你送到单元门口,楼道里有机器人站岗。到了家,清洁机器人早就把家打扫好了迎接你。这就是全新的“机器人社区”。 昨天,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新的“智能安防机器人”,已经和杭州多家物业达成合作意向。*快下半年,这个名叫TIGER的机器人,就要出现在杭州某个**小区里了。 有多能干 连续巡逻8小时,还认识所有业主 昨天发布会现场,TIGER缓缓地进场,脑袋还跟着360度地转悠,傲娇得很。 “给它起这么威武雄壮的名字,就是希望它能完成艰巨困难的任务。”智能安防机器人的产品总监亓岳涛说。 TIGER有多能干?它就能完成3名保安的工作。 1、巡逻 TIGER充电3小时,可以不间断巡逻8小时,单机巡逻续航里程25公里。它能够在小区里自由行走,完全不需要人工控制,前方碰到障碍物,它也会非常聪
以下是2349天前的记录
人脸识别
62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开脑洞:如果《碟中谍6》遇上指静脉识别
(0)
安防新闻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6》(《Mission:Impossible6》)正在如火如荼拍摄中。据爆料,《碟中谍6》中,汤姆·克鲁斯将会在这部电影里展现出“****的特技动作,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这些镜头,会超过人们的想象。”究竟阿汤哥会准备去完成怎样的“不可能的任务”呢?我们拭目以待(已定档2018年7月27日在美国上映)。影片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在社交网站上公布的《碟中谍6》幕后照《碟中谍》系列影片已到20个年头,同时,这部影片也被戏称为“生物识别技术的广告宣传片”,上映20年来,《碟中谍》系列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高科技,比如“掌纹按压车窗开门”、“虹膜+声音+步态识别的三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隐形眼镜”等崭新科技,同时,影片中使用的各种对应破解方式也是让影迷看得眼花缭乱、大呼过瘾。如今《碟中谍6》也正在开拍了,这一次又将呈现怎样的生物识别技术或者破解方式?让我们脑洞大开一下,如果升级或新入指静脉识别技术呢?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指静脉识别+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而指静脉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手指内部静脉中流动的血
AI商业化“抢位战”开始 三大应用场景待落地
每日经济新闻 (0)6月29日上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透露,党中央国务院及科技部、发改委等多个部委推动制定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规划即将发布。这将是中国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6月21日,《福布斯》刊文指出,人工智能领域知名科技媒体TOPBOTS评选出了20位驱动中国人工智能改革的科技***,**工场联合创始人李开复、百度集团总裁兼COO陆奇、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张潼等众多来自业界、学术界人工智能领域**人士成为*受西方关注的“中国竞争者”。AI人才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一个*本质的原因在于,2017年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商业化、产品化运用元年。与机器制造时代不同,AI商业化运用时代,中美两国可谓同时起跑。从2016、2017两年发布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可以看出,除了谷歌、微软、苹果等美国传统强势科技公司之外,在中国AI市场上也兴起了以百度为首,阿里巴巴、科大讯飞、Face ++(旷视科技)等“一超多强”的初步格局。事实上,国内甚至国际的AI商业化“抢位战”才刚刚拉开帷幕,格局远未成定局,“技术推进+应用落地”才是AI从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
以下是2351天前的记录
人脸识别
63 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网约车服务平台
太平洋安防网 (0)车主信息或者车辆信息被盗用,一方面,网约车服务平台要加强监管,完善审核程序;另一方面,作为个人,应当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另外,法律方面也应加大对泄露信息的处罚 作为滴滴出行的用户,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在APP 上叫来一辆车,却发现注册信息和实际车辆不符? 作为一名车主,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明明没注册过滴滴,却提示个人身份证号码或车辆信息已被注册? 网约车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种种“乱象”也备受诟病。 2016 年7 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 对外发布,标志着网约车正式纳入国家合法化监管范畴。 然而,法治周末记者发现,网约车已合法,但围绕着网约车存在的“代注册”黑灰产业链并未消除殆尽。 遭遇: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被他人占用 近日,家住江西省景德镇市的王先生向法治周末记者反映,在注册滴滴快车车主时,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号被占用。 时间退回至5 月30 日这**,想要注册滴滴快车司机的王先生,按照APP 上“快车车主加盟”的要求,填写了城市、车牌号、车型、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不料,填完之后,页面弹出对话框:身份证号被158*907 占用。
人脸识别+大数据AI寻人落地还有多远?
安防知识网 (0)安防新闻 去年两会期间百度CEO李彦宏提出的关于“AI寻人”的提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前不久在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再次分享了通过人工智能寻找走失亲人的真实案例,凭借一张照片,一对老人在志愿者帮助下找回了走失8个月的儿子,而这背后的技术平台就是百度与民政部合作的一个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百度寻人平台。其实,类似的寻人平台并不少见,**范围内,以民政部、救助站为首的公益机构以及民间志愿组织,大部分都有开通PC或手机APP应用的寻人平台。如影响力较大的有**救助寻亲网,也是百度合作的**家AI寻人平台,还有福建省公安厅与腾讯互联网+合作事业部联合发布的“牵挂你”防走失平台等等,还有我们日常在新闻客户端常看到的类似“随手拍”等平台,这些都是针对人员走失找回的公益平台,各大平台由于后台的技术支持方不一,因此,找回的技术方式和流程也不尽相同,不过,核心的技术架构普遍采用的是人脸识别+大数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逐步落地,驱动了多应用领域走向智能阶段,其中人脸识别更是以其技术的通用性,快速颠覆了包括公安抓捕嫌疑人、人员走失找回等原有应用体系的工作流程,辅以大数据运作平台,
懒出新境界握拳识别开启新姿势
科易网 (0)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在越来越懒的路上越走越远。解个锁都花样百千,除了从前的钥匙解锁外,如今已发明了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高科技解锁方式。 然鹅,这并不能阻止人类追求“懒”的心。据了解,关于解锁的正确打开方式,日本又在研发新姿势:握拳解锁。 这是一种通过握拳的静止画面进行个人身份认证的新系统。只有事先登录过身份信息的人才能通过握住门把手进行解锁。新系统的机制大致如下:在门把手的上方安装小型相机,在门上配置用于控制的芯片,或者通过信号传输实现远程控制。 只要握拳就能解锁,这么一来是不是比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解锁方式简便很多。作为一个**的懒癌患者,小编只能甩你一个字:服!果然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以下是2352天前的记录
人脸识别
64 2017年06月27日 星期二说了这么久人脸识别你知道这几个概念吗?
今日头条 (0)安防新闻 实验室研究人脸技术多年,不仅在技术方面有很好的积累,而且在公司内外的业务中有众多应用。在与产品、商务、工程开发同事交流过程中发现:不管是“从图中找到人脸的位置”,或是“识别出这个人脸对应的身份”,亦或是其他,大家都会把这些不同的人脸技术统称为“人脸识别技术”。因此,整理了一些常见人脸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用于帮助非基础研究同事对人脸相关技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方便后续的交流与合作。1.人脸检测“人脸检测 2. 人脸配准“人脸配准 3. 人脸属性识别“人脸属性识别 5. 人脸比对 “人脸比对 6. 人脸验证“人脸验证 7. 人脸识别“人脸识别 8. 人脸检索“人脸检索”是查找和输入人脸相似的人脸序列的算法。人脸检索通过将输入的人脸和一个集合中的说有人脸进行比对,根据比对后的相似度对集合中的人脸进行排序。根据相似度从高到低排序的人脸序列即使人脸检索的结果。人脸检索过程 9. 人脸聚类“人脸聚类 人脸聚类过程 10. 人脸活体“人脸活体(FaceLiveness)”是判断人脸图像是来自真人还是来自攻击假体(照片、视频等)的方法。和前面所提到的人脸技术相比,人脸活体不是一个单纯算法,
滴滴代注册背后信息泄露危局 司机身份证号码被占用
法治周末 (0)车主信息或者车辆信息被盗用,一方面,网约车服务平台要加强监管,完善审核程序;另一方面,作为个人,应当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另外,法律方面也应加大对泄露信息的处罚 作为滴滴出行的用户,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在APP 上叫来一辆车,却发现注册信息和实际车辆不符? 作为一名车主,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明明没注册过滴滴,却提示个人身份证号码或车辆信息已被注册? 网约车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种种“乱象”也备受诟病。 2016 年7 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 对外发布,标志着网约车正式纳入国家合法化监管范畴。 然而,法治周末记者发现,网约车已合法,但围绕着网约车存在的“代注册”黑灰产业链并未消除殆尽。 遭遇: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被他人占用 近日,家住江西省景德镇市的王先生向法治周末记者反映,在注册滴滴快车车主时,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号被占用。 时间退回至5 月30 日这**,想要注册滴滴快车司机的王先生,按照APP 上“快车车主加盟”的要求,填写了城市、车牌号、车型、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不料,填完之后,页面弹出对话框:身份证号被158*907 占用。
人车合影审核
太平洋安防网 (0)车主信息或者车辆信息被盗用,一方面,网约车服务平台要加强监管,完善审核程序;另一方面,作为个人,应当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另外,法律方面也应加大对泄露信息的处罚 作为滴滴出行的用户,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在APP 上叫来一辆车,却发现注册信息和实际车辆不符? 作为一名车主,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明明没注册过滴滴,却提示个人身份证号码或车辆信息已被注册? 网约车在方便大众出行的同时,种种“乱象”也备受诟病。 2016 年7 月,《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 对外发布,标志着网约车正式纳入国家合法化监管范畴。 然而,法治周末记者发现,网约车已合法,但围绕着网约车存在的“代注册”黑灰产业链并未消除殆尽。 遭遇: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被他人占用 近日,家住江西省景德镇市的王先生向法治周末记者反映,在注册滴滴快车车主时,发现自己的身份证号被占用。 时间退回至5 月30 日这**,想要注册滴滴快车司机的王先生,按照APP 上“快车车主加盟”的要求,填写了城市、车牌号、车型、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不料,填完之后,页面弹出对话框:身份证号被158*907 占用。
以下是2353天前的记录
人脸识别
65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说了这么久人脸识别 你知道这几个概念吗?
今日头条 (0)
实验室研究人脸技术多年,不仅在技术方面有很好的积累,而且在公司内外的业务中有众多应用。在与产品、商务、工程开发同事交流过程中发现:不管是“从图中找到人脸的位置”,或是“识别出这个人脸对应的身份”,亦或是其他,大家都会把这些不同的人脸技术统称为“人脸识别技术”。因此,整理了一些常见人脸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用于帮助非基础研究同事对人脸相关技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方便后续的交流与合作。1.人脸检测“人脸检测 2. 人脸配准“人脸配准 3. 人脸属性识别“人脸属性识别 5. 人脸比对(人脸验证、人脸识别、人脸检索、人脸聚类)“人脸比对 6. 人脸验证“人脸验证 7. 人脸识别“人脸识别 8. 人脸检索“人脸检索”是查找和输入人脸相似的人脸序列的算法。人脸检索通过将输入的人脸和一个集合中的说有人脸进行比对,根据比对后的相似度对集合中的人脸进行排序。根据相似度从高到低排序的人脸序列即使人脸检索的结果。人脸检索过程 9. 人脸聚类“人脸聚类 人脸聚类过程 10. 人脸活体“人脸活体(FaceLiveness)”是判断人脸图像是来自真人还是来自攻击假体(照片、视频等)的方法。和前面所提到的人脸技术相比
以下是2356天前的记录
人脸识别
66 2017年06月23日 星期五
刷脸时代来袭?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掀起新浪潮
每日科技网 (0)安防新闻 人脸识别,是视觉模式识别的一个细分问题,也是*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眼睛获得视觉信息,而这些信息通过大脑的处理被识别为有意义的概念。于是我们才知道了放在我们面前的是水杯、书本,还是什么别的东西。而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因此,“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的应用。其��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而随着深度学习的算法、大数据、云计算,这三个条件成熟,人脸识别技术也迎来了它的拐点,正逐渐出现在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中。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的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5.9%;至2020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增速为166.6%,国内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刷脸”“虹识”开启智能生活目前,在生物识别领域,除了指纹和数字密码,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都是较为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其识别速度快捷、流畅,且应用广泛。不过,受限于其成本因素,虹膜识别在智能机上仍未得到大规模
人脸识别系统或将**智能安防的**
人脸识别行业分析 (0)安防新闻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当前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甚至已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人类,计算机视觉和智能无人设备正快速普及。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人工智能的**连接口伴随着智能识别术的突破,安防企业在“智能安防”这块土地上正打得热火,一方面,传统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在不断加大安防智能化程度;另一方面,以算法见长的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中安未来科技等也将技术重点聚焦于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图像智能领域,而当前传统安防厂商和算法型厂商同时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整个安防行业在人脸识别技术的浪潮推动下,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一个完整的智能安防系统主要包括门禁、报警和监控三大部分。人脸识别布控系统、人脸识别门禁、人脸识别访客系统、人证合一闸机等产品应运而生,迅速占领了智能安防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整个安防市场已经进入到了泛智能化时代,交通、能源、园区、学校、楼宇、银行包括中小企业、民用等都有人脸识别的应用需求。其中人证合一技术是智能安防领域重要的一环。人证合一技术是人脸识别技术和二代证识别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识别核心将证件上的头像和现场拍摄的人脸头像进行比对,识别输出人证
人脸识别市场的核心动力在于构建大安防体系
行业报告研究院 (0)安防新闻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安防、门禁考勤、公安、交通、教育、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其中金融和安防是人脸识别技术比较容易实现商业化落地的两个领域,因此其应用相对较为成熟。本文节选了行业报告研究院的《人脸识别行业研究报告》,很好地展现了人脸识别行业的B端市场。人脸识别技术近两年的的迅速发展,识别精度及速度的有效提升为人脸识别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自2015年起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开始逐渐增多,从前期以门禁考勤为主,朝公安、交通、金融、教育、房地产、移动支付等多领域拓展。尤其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各类应用案例落地速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公安领域人脸识别结合**的案例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多地已有落地案例,交通方面,C端市场滴滴已经开始使用刷脸,2017年春运返程多个高铁站都有应用。金融领域包括四大行在内的数十家银行在2016年下半年至今均纷纷将人脸识别产品引入各个业务环节,教育领域2016年高考,北京、四川、湖北、广东、辽宁、内蒙古等多个省份采用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确认考生身份。伴随试点区域及各领域案例的拓展及运营模式的成熟,行业报告研究院预计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