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行业发展之路漫漫 走出困境需建立行业标准

分享到:
120
下一篇 >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便捷性要求出现,可穿戴设备简易、云端互联等性能优势越来越凸显,与此同时,嵌入技术、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等可穿戴核心技术不断升级与发展,可穿戴行业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

所谓可穿戴设备,就是是指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连接和云服务等交互及储存技术,以代替手持设备或其他器械,实现用户互动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新型日常穿戴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技术,是指被整合进可穿戴设备中,以实现各项功能的科学技术,是可穿戴设备应用的关键。它主要包括嵌入技术、识别技术(语音、手势、眼球等)、传感技术、连接技术、柔性显示技术等。预测显示,2019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出货量将达1.48亿台,未来5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出货量将以35%的复合年度增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可穿戴设备行业整体发展非常迅速,必将成为智能终端产业的下一个发展热点。但是,目前可穿戴设备的研发生产缺乏标准,该怎么保证产品的生产、使用是**的呢?

国内外可穿戴行业发展动态与趋势解析

1、国外可穿戴行业发展现状

从运动追踪健身腕带,到GoogleGlass,再到OculusRift,可穿戴技术开始迅速渗透进入各行各业,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方式,全球已进入了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快速增长期。

美国是全世界*早提出可穿戴设备的思想和雏形的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就提出利用**技术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可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直到近年来,GoogleGlass、AppleWatch等备受瞩目的可穿戴产品也源自美国的大型知名企业。世界**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近期发布了两份关于可穿戴设备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报告。

韩国可穿戴行业发展的主要代表为三星公司。三星公司作为全球*大的智能手机厂商,也是目前为止可穿戴市场*大的推动者。2013年9月,三星公司正式发布了其**款智能手表GalaxyGear,随后又对其进行更新,推出了GalaxyGear2/Fit/Neo。公司自主研发的可穿戴产品还包括曲面屏智能手表GearS,是首款不必连接智能手机就具有上网功能的智能手表,它内置了支持蜂窝数据功能的上网模块。在三星公布的2015年产业发展规划中,主要集中在可穿戴领域、虚拟现实、智能家居以及在线教育。目前,三星有近万名开发和设计人员都在为即将上市的可穿戴型设备做准备,足以证明三星打算拓宽可穿戴型设备市场的决心。

2、国内可穿戴行业发展现在

业内人士透露,自2012年起可穿戴设备行业才开始起步兴起,中国的可穿戴行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据《2013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今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14.9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仅仅为6.1亿元。可穿戴设备行业正经历高速发展时期,可穿戴设备厂商需要在各个方面提升其产品以确保持续发展,包括从产品质量、性能表现及到现在特别受关注的产品**问题。

TüV南德意志集团南中国区医疗健康服务部测试经理李威洋表示,就目前来说,我国还并未出台关于可穿戴设备**方面的明确标准。可穿戴设备所存在的这些问题,亟须通过制定标准来解决,以保障消费者的使用**。包括针对直接接触类可穿戴产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鉴别、消除和锂电池的**性等。制定标准能够将产品的研发、生产等向标准“看齐”,有利于区别产品质量,从而能够促进和规范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而产品的技术指标、**指标等则是让用户安心使用的指导指南。质量问题及**隐患包括电池的**性、可穿戴设备中隐藏的有害化学物质,特别是与皮肤接触的部件。除此以外,生物兼容性、电磁暴露程度,以及电气**、能源效益和数据**与应用程序隐私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李威洋介绍,TüV南德意志集团的专家能够评估企业的临床调查计划等文件,并在早期的阶段就针对提交的文件提供公平的预先评估,这些评估对推出人体使用的新组合产品、器械、诊断产品和**组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TüV南德意志集团被认为是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主要测试与认证机构,提供一系列关于生物兼容性(医疗器械)、软件测试以及国际认证方面的服务。

可穿戴设备的挑战与未来

根据中国网路服务供应商(ISP)胜讯(Tencent)的一项调查显示,45.7%的消费者通常会在1个月内不再使用其可穿戴设备。到了大约6个月以后,这一数字就会攀升到99%。这些发人深省的统计数字显示可穿戴设备会有多么容易让人淡忘,另一方面也描绘出业界在设计、开发与行销可穿戴设备时所面临的困难。毕竟经营可穿戴设备业务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尤其是穿戴式技术迅速成为消费性电子产品中*受欢迎的焦点时,还面临着其他诸多威胁。根据技术市场研究公司Technavio指出,包括缺乏商业模式、产业链尚未成熟,缺乏产业标准、资料零散(因为用户并不会随时配戴)以及操作或使用不便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市场成长。

设计限制:消费者通常喜欢配载手表、珠宝、腕带与眼镜等穿戴式配件来宣告个人特质。因此,可穿戴设备必须能够反映使用者的流行趋势。然而,目前大部份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均专注于技术,而非设计。例如大部份的智能手表使用的是专为智能型手机设计的处理器与元件,因此目前看到的智能手表都比正常手表的尺寸更大。同样的,智能眼镜可能也无法反映出使用者的流行偏好。功耗过高:大部份的可穿戴设备由于必须利用无线网路、蓝牙与GPS等技术,因而消耗大量功耗。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电池约可持续一到两天,在密集使用的情况下还撑不到**。例如,AppleWatch正常使用仅持续18小时。因此,可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寿命太短与高功耗以及相关的热问题(由于它直接接触身体)都可能减缓其应用与采纳,从而阻碍市场成长。

成本高昂:可穿戴设备的成本太高也将削弱市场成长。然而,目前大多数制造商均针对高阶应用推出产品,品牌商品的价格更高,例如AppleWatch的价格从350美元起跳。初始成本过高可能让更多消费者无法负担,导致穿戴装置的大量采用速度减缓。**性堪虑:无论是技术与平台,仍在发展初期的可穿戴设备并不像智能型手机系统逐渐成熟,但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利用GPS或APP记录与分析使用者的个资与隐私,装置所收集的资料如何被使用以及资料传输时的**性都可能存在风险与潜在威胁。使用不易:随着苹果AppleWatch以及各家智能手表推出后,消费者相继提出许多使用上的问题,例如手部刺青可能影响测量准确度、以蓝牙连接iPhone耗电过高,导致电池续航力撑不了1天等,这些问题可能限制智能手表的市场发展,以及其可衍生的应用市场。

结语:

尽管这些问题可能减缓穿戴装置的市场成长与应用,但并不能阻挡市场进展。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仍可望广泛地应用在医疗、时尚、宠物、工业与农业等领域。随着可穿戴设备在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发展,其标准化体制不健全的现状愈加凸显。对于企业来讲,标准的缺失会使得可穿戴设备难以拓展到医疗、养老、儿童跟踪定位等社会热点领域,直接限制了市场的快速发展。由于可穿戴设备需要使用者长时间佩戴,可穿戴设备的**与质量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其普及的重要因素。对于用户来讲,可穿戴设备本身、电池、电源适配器的**性,无线连接、电磁兼容、有害物质的使用需要进行全方面的认证评估,以*大化减少可能给用户造成的危害。同时,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软件的缺陷等问题都值得考虑,尤其是植入性的产品,更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需要由行业标准进行规范。

你可能感兴趣: 市场行情 行业标准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