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实施 执法记录仪成

分享到:
48
下一篇 >

由住建部起草的首部**城管执法规范文件《城市管理执法办法》5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城管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活动时,可以以勘验、拍照、录音、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取证,执法人员应持证上岗,主管部门应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

 征求了近半年的《城市管理执法办法》终于落地了。从此以后,不仅是北京,**所有县级以上城市的城管队员在执法时都要使用执法记录仪。而且,北京另外还在执法仪器上新增加了夜视功能。城管的透明执法、公正执法如何,公众十分期待。

 

首部《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实施 执法记录仪成必备

 去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发布了《关于推行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的通知》,明确在县级以上城市管理部门推行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各地城市管理部门要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对执法活动全过程进行记录,客观、公正、完整地记录执法工作情况和相关证据,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对此,媒体当时就给予了很大关注,认为这是在回应公众的呼声,使城管执法进一步透明和规范,是在有所作为。公众普遍认为,这是对一旦发生冲突,在事后责任的明确,减少纠纷,对化解城管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意义重大。

 平时,城管执法中与群众的冲突较为频繁,“城管打人”不简直成了常用语。部分城管队员执法时与群众纠缠不清,双方发生的口角乃至肢体冲突不断,引起舆论强烈质疑。因此,如果每次能将城管执法的过程全程记录,相信城管察执法的规范化程度肯定会提高。其实,让城管执法全程记录,不仅是对当事群众负责,也是对城管自己负责,是保护城管执法时的有效措施。试想,城管外出执法时,如果有群众质疑城管的执法不规范,那么记录下的视频就会“说话”,就会保护正当执法的城管。而如果真的是城管存在不文明执法行为,当场拍摄的视频记录也会出来作证,以保护群众的权益。执法记录甚至可以成为一堂很好的普法教育课,让观看的双方都心服口服。

 “通知”指出: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等,探索成本低、效果好、易保存、不能删改的音像记录方式,提高执法记录的信息化水平。其中这句“成本低、效果好、易保存、不能删改的音像记录方式”*给力,这样就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使城管执法的过程成为“不能删改”的证据,真实地再现执法场面,为执法过程保留证据。如果发生纠纷,那么这些记录无疑就是铁证。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派上用场,可谓与时俱进之举措。

 以前,只要出现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因为双方都无法拿出有力的证据。而今后,如果再发生纠纷,就有了评判的依据,因为有了全程记录,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既然有了仪器记录,城管就要习惯于“镜头”下执法,以让每一次执法都经得起考验。所以,此举势必将为“阳光执法”助一臂之力,还是维护城管自身形象,督促其文明执法的有力措施,也将使民众对执法的公正性更加认可。

 然而,城管执法全程记录,对执法者的要求更高。纸面规定仅是一方面,落实更重要,这事关执法记录的成败,因此,还要严防给执法记录设置人为障碍。而无论如何,期待中的城管透明执法、公正执法,能在执法记录仪面前得以实现。

 (原标题 刘天放:“记录仪”会助推城管的透明执法吗?)

你可能感兴趣: 首页推荐 图片 视频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