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视频监控AI提前“预测”犯罪是否可行

分享到:
76
下一篇 >

     通过智能摄像机扫描面部,利用基于AI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预测分析,然后就可以帮助警察提前预测罪犯,这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这一切都在发生着。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曾说:“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使用智能系统和智能设备,我们就可以事先知道……谁可能是恐怖分子,谁可能做坏事。”AI可以“预测”犯罪?小编的**个反应便是:这事靠谱吗?毕竟法律不允许对一个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提出指控。

    AI如何“预测”犯罪?

    据了解,这种“提前预测犯罪”主要依赖的AI技术包括行为识别及步态分析,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在人群中挑选出可疑的人。目前,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甚至可以将人们与十年前拍摄的照片相匹配。

    现阶段,国内正在将人脸识别与庞大的监控摄像机网络相结合,这种监控摄像机的数量已经达到1.76亿,而且这个数字只会继续增长;公安利用AI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行为分析、步态分析等AI技术,会根据某人去哪里、做了哪些动作,给他设置犯罪风险评级,然后将预测结果告知警方。

    它可以在***的正常乘客中识别出小偷,除了用来跟踪有案底的人,它还被用来监控“高风险”场所,比如出售刀具和榔头的商店,举例说,买菜刀的人不可疑,但如果同一个人之后又同时买了一把锤子和一个袋子,那么这个人的可疑评级就会上升。

    简单来说,该技术就是分析常人的“不正常”动作,之后机器评定他的动作属性是否合规,从而提前提供相关信息让当局作出判断。

    基于以上两点,利用此技术预测犯罪将变得非常简单,尽管法律不允许对一个没有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提出指控,但可以对企图实施犯罪的嫌疑人提出指控,而这项技术或许能帮忙“找到”企图实施犯罪的嫌疑人。

    质疑声起:该项技术落地的可能性有多大?

    随着AI算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落地,“提前预测”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变得更加强大与成熟,该理论是可行的,但是要看具体场景。例如应用在ATM机上,通过视频结合自然语言识别,可以实现防诈骗预警;另外当有人长时间在门口逗留或者在门禁上加装物体时,设备将报警,有效“预防”犯罪。

    但基于视频分析角度来说,该技术的应用无法使用。主要因为很多细分信息抓取不到;室外场景比较复杂,人流多、室外的光线等都会影响到它的准确率,误报率非常高。

    总而言之,从算法角度来说,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利用大数据做事前研判,应用于海关、交通等部门准确率可观。但应用于日常的“提前”抓捕来说,该技术的可行性不高,原因有二:一是摄像头不可能密集到各地都是,很多信息都捕捉不到;二是误报率非常高,给公安民警带来了很多麻烦。

你可能感兴趣: 时事速递 图片 视频监控 人脸识别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