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企业如何耕耘细分了的视频监控市场

分享到:
点击量: 232690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技防办发布《视频安防监控用彩色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试行)》,被业界普遍视为上海市地方标准,11月1日开始执行。这是继今年3月份上海���发布《本市视频安防监控用数字摄像机技术规范(试行)》之后,发布的又一《规范》。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两种摄像机这么简单,更是一种拓扑模式的转变,行业呼喊了多年的数字化、网络化从根本上来说是数据传输的介质在转变,这种转变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改变,而且这个问题还应跳出视频监控这个小领域,看看稍大一点的安防和弱电领域,除了视频监控外,门禁、报警、对讲等均已在转向网络化,也就是每个前后端单元均可以有自身的IP地址。在国家"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可以畅想一下未来:一个小区或者一幢大楼,可能除了网线外没有其他任何线,就能连接所有需要数据传输的设备,当然也可能连有形的网线都省了,通通无线化。届时的安防行业将是何种形态?或许这就是BetterCity,Betterlife了吧!

  然而笔者在此要阐述的观点是:中国监控行业细分化的形态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事态事前预警事后取证经济规模**应用中端应用低端应用架构盒子、服务器数字,纯的数模结合模拟,纯的图像品质等级CIF、QCIF百万、二百万、四百万D1CIF应用领域交通、部分平安城市、铁路应用等银行升级/平安城市/商业领域等银行升级/平安城市/商业领域等普通住宅、普通应用等城市、商业领域、铁路应用、普通应用等;从清晰度来看,从低的CIF、D1到高的百万像素、200万像素,还有更高的400万像素等。从监控的事态来看,从普通的事后取证到事前的行为分析行业市场细分化的特征主有这两个:一是需求产生了差异;二是每种需求都有足够的客户规模。

  监控行业这两年发展的有些奇怪。为什么这么说?中国人固有的营销模式--低价,总是认为低价获得短期的销售额就是成功。硬盘录像机市场经过七八年的发展,按说是比较成熟了,但是已经有些过度了,比如CIF压缩的硬盘录像机,从2009年开始价格节节下跌,到下半年,16路硬盘录像机已经在1200~1400元之间,甚至更低。今年还有800元一台的,还不知明年会跌到什么价位。

  可想而知,如此恶性竞争下去,就是通吃市场又能如何呢?

  好在放眼**,上海的市场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培养了一批在外地根本不可能生存而在上海本埠却活得滋润的PC-DVR厂商,这些厂商凭借在上海的地域优势,产品质量良好,服务意识强,基本没有"烂尾工程",长久下来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并且双软、高科技企业多出自这些公司,这在外地是很难想象的。其他区域市场,PC-DVR厂商很难有上海同类厂家的这份轻松,比如南京早几年的PC-DVR厂商不是转做工程了,就是转做嵌入式配送中心。也正是因为当地环境,使得上海成为一个在外地企业进不去、本地企业又出不去的"铁桶阵".一般1200元左右的DVR在上海根本没地方卖,*多是个物流转送中心,从上海转送一下又发到外省去了。环境造成了地域差异性需求,外地企业产品来上海,得首先看看是否和本地政策和环境有无冲突;若是拿着低价"一招鲜",那笔者还是奉劝一句:还是别费那个功夫了。

  除了地域差异外,更为重要的是应用的差异性。当前整个中国的监控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格局,从架构来看,纯模拟的、纯数字的、数模结合的;从行业来看,交通监控、银行升级、平安城市等。可以说,监控市场发展到了难得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时代。这些看似令人眼花缭乱,但梳理一下,基本可以分成以下几条线,具体如上表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纯模拟系统虽然还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其经济规模小,一般200个点左右的监控项目从前到后都加在一起,也就在30万元左右,利润已被压缩得几乎没有空间。如此规模还要再出利润,一般传统的做法就是,买更便宜的设备。其实对于工程商而言,付出同样的劳动,却因为低价把利润的规模降低了,久而久之,工程商也没积极性去做项目,随之转向了"数模结合",这也是数模结合目前能盛行的原因之一。低端的监控市场将成为"鸡肋","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而造成如此境地的,又是这些"姥姥舅舅"们。

  数模结合还是比较适合当前的形势:可以继续使用相对低廉而又成熟的模拟摄像机,综合布线成本大为下降,扩容性强、集成度高,技术上几乎是可进可退,而整体经济规模又令甲、乙、供应商等皆喜欢,何况技术难度又适中,这是个吃得着的"香馍馍".数模结合适合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厂商进行"产业升级",但是数模结合又有些担心,因为156数模和数字架构的核心环节--综合管理平台,又遇到了大的厂商只接本厂设备的尴尬,对于甲方和工程商他们担忧"套牢",而且越套越牢,基本上后期不能解套的话,就只能受制于该厂商。所以说可以全能兼容而不是局限于一二个厂家的综合管理平台,对于市场而言是福祉。当然,业内几家大公司已经着手开始定制编码解码标准,这是未来数字化架构通行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数模结合发展方兴未艾时,不仅要期望"**"晚点归来,还更要做足真正的市场细分工作--研究*终用户的应用。

  以IP-CAMERA、IP-SAN、NVR、综合管理平台等构成了纯数字化的监控架构。纯数字架构将随着光通信技术的普及、相关标准的出台、清晰度要求的提高而迅猛开展,普及到一定程度后整体数字设备造价会有大幅下降,反过来又促进数字化的普及。这几乎是铁的定律,这一堆开头不是网络就是数字的设备的制造门槛较高,不适合小企业,即使有的企业宣传是自己生产的,也是和天下的文章一样--"抄"!这几年业界"抄抄"不断的现象,证明其仍有生存空间。比如本次上海地方标准的出台,难免还会有一帮"抄抄"去送检。其实,这恰恰是思路的短缺。

   笔者认为,数模、数字时代,这不会完结另一个时代,"姥姥舅舅"们不疼的低端模拟架构,还是有它的生存空间,吃得着的"老窝窝"虽很硬,但起码不会饿死。做自己擅长的,找到一块有足够量的细分市场,一个细分市场就能成就一个有为的企业。而事实证明,大多数企业正是未认识到这一点,全线都做,线上每个产品又没有任何特色,通通是大路货,毫无特色,毫无竞争力,在个把项目中可能可以增大经济规模,其实是在拿自己不擅长的全线去和别人有特色的单体竞争,树敌过多不说,自身的资源也被严重浪费。小公司就应该定位为小公司--"别看我小,但我有技巧".一个有特色的小公司,找到适合自身能力和特点且有一定规模的细分市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