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安防盲区 音频监控走向主流

分享到:
点击量: 234665

  2007年,在某国的地铁早高峰时段,通道内忽然乱成一团,人群纷纷向一个地点涌去,有人面色惊恐,有人大声呼喊,更多人在围观。在地铁的监控画面 上,这一切都被工作人员看见了,但因为没有同步的声音,事发地点又被人群围堵,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领导做出决策的**时间已经被耽误。直到 工作人员冲破围观人群,才发现是有人掉进了地铁坑道。千钧一发之计,地铁方面做出了反应,列车延迟发车,及时救出受困乘客,避免了一起重大恶性事故的发 生。

 

  音视频同步成安防主流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当北京快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正刚向计世网谈出这起事件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的视频监控有音频同步,工作人员应该很快就能了解到现场发生了什么,解决问题的速度应该会更快。”

  事实上,正是在经过此事件后,某国地铁的安防措施开始逐渐走向立体,实现了音视频同步,监控画面不再沉默,现场发生了什么,工作人员看得见;当事人在说些什么,工作人员也听得清。

  国内音频监控大面积使用始于检察院系统,2005年*高人民检察院要求施行侦查职务犯罪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尊重和保障被讯问对象的人权,体现了侦讯的公信力,同时犯罪嫌疑人无端指控办案人员刑讯逼供等情况也随之明显减少。

  冯正刚表示,监控画面做到音视频同步是安防领域的发展趋势,“面对突发状况时,音视频同步的监控画面也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充分的判断依据,有助于决策的迅速形成。”

  据冯正刚介绍,目前音视频同步的监控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北京***广场,每一台监控摄像机的下方均有一台快鱼公司提供的音频监控产品,可以提供有效范围三十米的监听。

  音频监控的立法困惑

  “我们期待这方面的立法早日成文。”在针对音频监控是否会影响公众隐私问题上,冯正刚认为,公众有这样的担忧很正常,但没必要因此提心吊胆,“和遍布在 街头巷尾的摄像头一样,安置音频监控的地方也会有一个提示标志,告诉公众,你已经进入了监听范围,这其实是对人权的一种尊重。”

  冯正刚表示,快鱼正在和公安部等部门及一些科研机构做相关的沟通,但因为条件所限,只能做一些3C、FCC认证,更复杂的认证,国内目前还做不来,“我们把企业标准拿过去,认证机构说这太复杂了,没有这方面的监测手段,做不了鉴定。”

  目前,在国外已经有针对音频监控的相关立法规定,比如英国、欧盟都已经有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但完全照搬过来肯定是不行的,我们期待国内能早日对此立法成文,给我们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冯正刚表示。

  因为监听涉及到公众隐私,目前相关的立法工作已经比较滞后。冯正刚表示,“公众无需对此担心,视频监控被公众接受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一开始大家看摄 像头,不自在,觉得在监视我;现在已经开始慢慢适应。”冯正刚强调,“音频监控确实是公众**的有力保障手段,用户无需担心隐私的泄露,这只是针对犯罪分 子的。”

  据悉,在“平安北京”的工程中,音频监控已经成为有关部门热议的重点。有数据显示,北京仅朝阳一个区在公共场合便有三万只摄像头,如果全部装上音频,公众**无疑将得到更有信心的保证。

  技术驱动市场

  快鱼科技作为国内*大的音频监控产品厂商,产品行销国内外,明年的产品销售数量将达到20万支。从2007年开始,快鱼开始接触海外业务,并且成为了美国安防协会的会员。

  快鱼科技的技术总监刘庄介绍说,快鱼之所以走出去,销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国外的技术交流,“主要是国外比较先进的在音频方面的技术吸引着快鱼,毕竟国内在这一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明年我们就会去德国、英国做技术交流。”

  从一开始引进以色列的技术,到现在快鱼可以与国外同行对等交流前沿音频采集技术,快鱼在技术上的巨大投入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的投入不仅远远高于国内同行,和国外同行相比也毫不逊色”。刘庄表示。

  刘庄告诉计世网,“目前国内的音频技术比国外同等的产品要精,美国的一家公司在80年代的时候推出一款产品,现在30年了,产品依然没有大的改变。上次拉斯维加斯的电子展上,他们拿出的产品依然没有改进。”

  视频监控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音频监控技术相对发展较慢,因为噪声处理难度大,人声和噪声经过放大后很容易混淆在一起,一般人说话的声音强度大都在50分贝,传播的距离在30米左右。但快鱼公司的技术总监刘庄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已经突破了30米的极限范围。

  或许正因为快鱼的技术**,国内的一些山寨厂商也在抄袭快鱼,制造出了外形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但刘庄告诉计世网,“核心技术是学不去的,东西用一用就知道是不一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