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监控体系推进能源信息化

分享到:
点击量: 315244 来源: 人民邮电报
   作为构建信息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检验信息社会演进的重要指标��能源信息化在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然而,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相比,我们不得不承认,能源领域的信息化目前还比较落后。在能源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如何加快推进能源领域的信息化?能源信息化的市场切入点在哪里?本报信息化调研小组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一致指出,必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增长,其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突出表现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严重,对环境的污染度高等方面。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已经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障碍。解决日益紧张的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紧迫课题。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解决能源问题,固然要靠能源生产企业自身的努力,但*根本的还是要靠以政府部门为主的能源监控体系。政府部门只有依靠信息化的手段,在能源领域的各方面切实进行有效监控,才能*终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能源问题呼唤监控体系


  到位我国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能源资源危机日趋严峻,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解决的地步。然而,要化解能源危机,仅仅依靠企业是无法实现的。尽管当前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也开始关注自身的企业使命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但必须看到,企业的本质依然是追求*高的商业利益。专家指出,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大部分企业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从根本上转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节约的思想仍普遍存在,以浪费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寄希望于企业自身觉悟的提高是不可能的。据世界银行研究,企业对解决能源问题的贡献率只有20%,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解决能源问题,必须由政府管理部门来主导,通过**到位的监控体系来实现。这是因为,能源危机产生的原因,*根本的还是由于当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必然带来高消费、高消耗,特别是拉动了煤电油等能源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构建低能耗的信息社会,这是破解能源资源危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处于核心地位,既是改革的对象,又是推进改革的主导力量。因此,能源问题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化解能源危机,靠企业,更要靠政府和社会的监控体系。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解决能源问题,需要社会管理职能到位。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国家才能制订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国家才能实现能源生产供应的宏观调控;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国家才能在社会各领域推进资源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全社会才能保护自然资源,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在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定量目标只有两个:一个是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另一个就是单位GDP能耗比“十五”降低20%。这充分说明节能降耗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显示了能源监管体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能否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能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关键是看政府主导的监管体系是否到位。去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和委员呼吁再次成立能源部,来制定国家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不同时期政策,对能源开发、使用和**实施有效监督和控制。此后不久,发改委能源办公室成立,这说明国家对能源领域的监控体系正在不断加强。


  实施有效监控亟须信息手段支撑


  那么,如果推动能源监管体系到位呢?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信息通信必不可少。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监管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效能,才能实现对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管理。专家认为,目前能源领域的监控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宏观调控、生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而这四个方面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的强力支撑。


  ——能源生产的宏观调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加速发展,能源消费迅速增长,造成能源严重短缺。为了尽快增加能源供应,国家加大能源投资,鼓励能源工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盲目建设和低水平扩张,从1996年起我国**进入了买方市场,引发了能源供应能力是否出现“过剩”的争论,导致能源建设步伐有所放慢。各方面在积极拉动内需,确保GDP增长速度的同时,没有考虑到可能出现新的能源短缺现象。到2000年,新的一轮能源消费增长高潮和供需紧张的矛盾悄然而至,再次引发一大批能源企业项目上马。前不久,发改委又敲响警钟,指出能源生产企业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电力建设为例,在遭遇近几年*严重“电荒”的同时,我国加大了电力建设力度。2004年是我国历史上电力建设速度*快的一年,新增火电装机3500万千瓦,2005年新增火电装机5300万千瓦。权威部门估计,目前**违规建设的电站规模超过8000多万千瓦。由此,大小电厂之间、主力电厂和独立电厂之间甚至水火电厂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对能源生产的宏观调控还表现在价格的合理制定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污染物排放数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价格、税收等手段,对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进行调整控制,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在控制价格总水平的前提下,政府部门要积极调整价格结构,重点理顺水、电、煤、油、气和运输等基础产品的价格,合理调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价格和收费;要继续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分割,促进能源商品和要素在**范围内自由流动。专家指出,当前监管部门对于能源生产的规划以及能源价格的制定,往往与实际情况脱节,*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部门缺乏准确的能源供销信息。**每天各种能源的产量是多少,消耗又是多少,没有及时**的统计,这直接导致能源的生产和消耗难以平衡,不是急缺就是过剩。我国能源生产呈现点多面散的特点,特别是煤炭行业,目前乡镇和个体煤矿有2万多处,占煤矿总数的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能源数据的收集、统计工作成为一大难题。为此,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搭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畅通的信息网络,在各个能源企业生产点实现信息联网,对能源生产和消耗数据**掌握并及时汇总。通过信息技术的监控,监管部门能掌握每个能源企业的生产情况,以可靠的统计信息,为能源生产和价格决策提供依据。


  ——能源生产的**保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摆在与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强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能源生产**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煤炭工业。2001年至2005年,**煤矿共发生事故18514起,死亡31064人。2005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2.81,约是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国家**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出,我国煤炭**生产问题严峻,*根本的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发展指导原则的确立,迫切要求通过政府监管,推动以煤炭工业为代表的能源生产企业转变增长方式,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改善**生产状况。根据我国能源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部门要想对生产****监控,建设**监测监控信息系统必不可少。除被人们广泛关注和了解的瓦斯监控之外,还包括矿山顶板压力监测、井下煤炭运输系统监控、井下温度监控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监控。同时,监控信息系统还要求各个企业实现**生产信息的联网,以便地方政府有关**生产管理部门与国家煤矿**监察局能够随时查看这些**数据。未来几年,能源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建设国家**生产信息系统以及国家**生产应急救援系统。这两大系统都以贯穿于“国家**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各省级分局—煤矿分局”的通信网络为依托。


  ——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


  去年6月,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的节约问题给予了****的关注,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温**总理也屡次强调,必须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方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能源节约等工作。然而,节约能源,不能仅仅依靠舆论倡导,关键还要发挥监控体系的作用。在能源供应方面,监控体系要提高能源调控水平,把能源在需要的时间,以需要的量提供给需要的地方。这就需要用信息化手段完成能源数据的采集、传输、监控,以便更合理地进行能源调配,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监控部门还要提高用能终端对能源使用的灵活性,例如电费“峰谷”分时计费措施,就需要采集大量的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及时反馈,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统计收费,其中将利用到智能检测、数据显示、无线通信及网络控制等多种信息技术。


  ——自然环境的保护治理。


  在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因能源开采、应用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能源消耗主要依赖煤炭,而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据统计,我国约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来源于能源活动,约9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于石油化工原料的燃烧。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国际社会力图解决的问题。根据国际经验,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主要是通过政府监控体系来实施的。我国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绿色科技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环境监控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监控效率,保护了环境。在环境监测领域,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环境监控和综合控制中,利用信息技术可建立循环经济的绿色支撑体系,开发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环境保护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管理政务和业务,建立环境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实现环境政务及业务管理信息化;通过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整合、集成、加工各类环境信息资源,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总之,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能源的监控体系要完善。从“九五”开始,尽管全社会付出了大量努力,但由于能源领域自身的特点,宏观的管理依然存在缺陷。而近几年信息应用的不断推广,使得监管体系的职能得到了延伸,过去管不到的地方,现在能够实现管理到位;过去管理混乱的环节,现在能够实现**管理。


  依托监控体系实现信息市场开发


  能源行业的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不同,政府部门是信息化主要的倡导者和推进者。因此,信息服务提供商在切入能源信息化大市场的时候,一定要认清以政府为主导的能源监控体系在能源信息化中的关键地位,紧紧抓住这个“龙头”,依托、服务于社会的监控体系,这样能源信息化的推进才能事半功倍。在能源的生产开发领域,信息技术是监管部门对资源进行宏观调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佳配置的重要支撑。当前,各地政府部门在对能源生产开发的监管过程中,对信息化的需求十分一致,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二是能源生产**的监督调控。可靠的能源基础数据体系有益于政府的宏观决策,电信服务企业要针对目前能源管理部门基础数据获取难度大的现状,依靠监管部门强大的推动力,建立数据的收集分析信息系统。同时,能源的生产**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关注的问题。生产**监控体系的建设,是能源生产领域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在产煤大省山西省,网通依靠山西**管理部门建设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为煤炭**生产提供了有效手段。煤矿利用网络每隔10秒钟将监测数据传送到市局网络中心,市级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网络中心接收所辖各矿数据后,对报警的数据进行直接的监管;各县级**监管部门通过网络登录到市级网络中心,对所属煤矿的**情况进行监控,并根据情况对煤矿下达监管指令,将报警数据和处理结果报省局网络中心,这样就形成了矿、县、市、省四级网络化监管体系。通过信息应用的深入,信息服务商还将地质、采掘、通风、机电、运输等信息与实时监测系统集成,推出更多的信息增值服务,**开发市场。在资源的节约利用领域,信息化是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各行业各部门的节能降耗工作也迫切需要信息的监控体系支撑。通信运营企业在推进相关信息化服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依托地方政府监控部门的主导力量,根据政府的规划措施和发展重点,结合地方实际需求提供特色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节能领域,帮助相关部门或企业节水节电节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近年来开始崭露头角的新型信息化应用。事实上,不少应用主体对自身节能降耗工作中的信息化需求并不十分清楚,而这就更需要具有专业通信网络、专业运营经验、专业信息服务的通信运营企业,深入到应用主体的管理内部、流程一线进行深入研究,与用户进行深入沟通,从而��断挖掘用户的信息化需求,为其提供整体化方案。在甘肃省张掖市,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干旱、缺水情况十分严重,农业灌溉用水更是严重不足。甘肃移动从张掖市委、市政府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指导思想出发,提出了“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所有灌溉设施和所有汲水(分水)点进行远程控制管理”的构想,依据**的用水总量,重塑供水渠道体系,**汲水、科学分水。甘肃移动对张掖全市干、支、斗、农、毛五级灌溉渠道体系进行了重塑,按照实际和灌溉需要,进行了相关智能化控制改造,*终实现了八大灌区各自的汲水量、干渠到各支渠的分水量、支渠到各斗渠的分水量、斗渠到各农渠的分水量以及各农渠到每家每户农田的分水量,发一个信息指令就可控制。在能源信息化领域,电信运营商单兵突破很难取得成效。只有依托并服务于政府社会的能源监控系统,才能开辟能源信息化的一片新天地。(彭超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