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对北京安防的考验

分享到:
点击量: 283465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
    毫无疑问,一届奥运会能否成功,与主办城市防灾抗��功能是否健全有着密切联系。正因如此,国际奥委会在审查申办城市时,也总是把东道主城市是否具备一个比较完整的防灾体系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来考虑。


    在距2008年奥运会开幕仅100多天,北京市为“平安北京,**奥运”构建起的一道道“防火墙”已经启动,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大考”。
   
    3月18日上午10点,北京。阴沉沉的天空已经变成了昏黄色,沙尘随风漫天飞舞,即使是关紧门窗的室内也弥漫着一股呛人的尘土味,入春以来的**场沙尘暴就这样光临北京。这样的沙尘暴天气不仅仅使当天参加**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的代表们很苦恼,更让北京奥组委的官员们忧心忡忡。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就因突现狂风而令沙滩排球选手不得不在和飞进眼里的沙子做斗争,射箭比赛中因风大总是让运动员难以瞄准,划船比赛被迫推迟,水上运动风雨交加。虽说奥运开幕在8月,那时北京出现沙尘暴天气可能性不大,但出现其他如暴雨、狂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可能性却不能排除。
   
    奥运会期间,北京的天气能否风调雨顺?城市公共设施能否堪以重负?*让人担心的交通问题与空气质量问题等会如何防御与应变?一道道难题都在考验着北京。
   
    人工干预防“天灾”
   
    1月8日,瑞士花样马术队宣布退出在香港举行的奥运会盛装舞步的比赛,原因是瑞士花样马术队的中心人物、现世界排名第四的希尔维亚·伊克拉认为,奥运会马术比赛进行时香港气候炎热、高温潮湿,会影响到赛马的健康。如果伊克拉退赛,瑞士队是没有机会夺取奖牌的。因此他们决定集体退出这个项目。虽然此次事件涉及的是香港天气,但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到北京奥运的天气问题之上。
   
    北京经历过多次由于恶劣天气带来的危机,如2004年和2007年度淹没主要路段造成交通瘫痪的瓢泼大雨。因此,北京综合以往经验和现实情况,已经在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天灾”。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北京奥运会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气象局发言人王建捷表示,针对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气象服务的特殊性,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将采取“人工影响天气”手段来保障更加科学、准确地提供气象服务。
   
    据介绍,近几年来,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不断加强探测、通讯、预报和服务系统的建设,采用先进设备对气候资料分析做到更加精细化,同时加强服务和应急保障互动,并开展人工消(减)雨科学试验。北京市气象局和相关气象部门已经进入了备战奥运的关键时期。
   
    不仅如此,2007年12月12日,北京市气象局和北京赛迪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政府采购项目合同书”,双方共同开展北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今年4月前户外气象预警塔所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将全部建成,为防灾减灾、城市运行应急保障和奥运会做好气象预警信息服务。北京8座新增的户外气象预警塔的具体地点将选在受众目标密集的复兴门、亚运村、建**、公主坟、国贸、三元桥、玉泉营道路干线旁的绿化带,以及五环边上的南郊观象台。
   
    但同时,北京市气象局负责人也表示,由于目前的技术和科学水平有限,对于强降水,气象部门还做不到完全消雨。王建捷强调:“人工影响天气不是人工控制天气,基于对国内外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和试验结果的判断,目前只能做到对小范围且较弱的局部地区降水实施人工消雨作业并可以起到较好效果。”
   
    为确保2008年奥运期间防汛**,及时、准确掌握气象信息,3月4日,北京市防汛办公室与北京市气象局共同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奥运期间防汛气象服务及数据统一等相关事宜。会议研究了防汛办接入市气象局自动气象站及奥运场馆实况雨量数据,奥运场馆天气警报信息等内容,议定了市气象局与市水务局两局的平均雨量数据统一使用方案。
   
    奥运期间,市气象局将面向市防汛指挥中心开通视频会商系统,市防汛办将实时掌握奥运场馆降雨情况,及时获取突发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多管齐下管交通
   
    奥运会期间,另一风险来自于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交通问题在北京可大可小,如果意外频发,对奥运将构成严重的影响,也许比天气带来的灾情更加难以应变。
   
    奥运村里*令人**的问题也是交通问题。因为志愿者和班车司机事先没有经过培训,大部分不熟悉路线,班车不准时。有的队员乘班车去场地训练,原定走3 分钟,结果走了1 小时,甚至经常出现运动员因无班车或班车晚点而耽误参赛。
   
    为此,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3月7日宣布,北京奥运会期间交通管理方案已确定,总体思路是控制车辆出行。为保证北京奥运会的交通畅通和空气质量,将实行社会车辆单双号限行的措施。为了保证北京市民及国内外游客更**便捷地观看比赛,北京将增加1000多辆公交车,大部分公交车要延长线路运营时间,一些线路还会考虑实施24小时运营,地铁将加车运行。
   
    据吉林介绍,目前北京正在购置新的公共交通用车,地铁将适当缩减发车间隔,保证乘客方便出行。保障奥运交通畅通,还要利用奥运专用车道,保证运动员、裁判员、记者、官员等奥运会相关人员顺利出行。奥运会期间,经过北京市的货车将进行分流,北京市政府和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几个省区市进行联动,对货车由国道进行分流,减少货车对北京交通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同时,北京奥运会*为重要配套工程之一——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也已于2月29日正式启用。为方便乘客快捷便利地到达或离开机场,目前一个围绕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两条机场高速公路直通市区,轨道交通机场线也将于今年6月开始运行,届时乘客将在北京东直门与机场各个航站楼之间顺利通行。
   
    多重防范“人祸”
   
    3月14日,一些不法之徒在西藏拉萨有组织、有预谋地发起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十分克制的态度,平息了这起事件。17日起,西藏自治区和拉萨市的主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常上班。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3月19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西藏发生的暴力事件不会影响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对于气象、水文等方面的“天灾”和交通问题,故意破坏、秩序失控、技术事故以及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则更是北京防灾的重点。
   
    对于奥运来说,**是相对的,风险却是**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指出:“**问题已成为当今体坛重大国际比赛的头等大事。”
   
    近几届奥运会的**保卫支出一届比一届大幅增加,特别是“9·11”之后的28届奥运会,雅典的安防经费达到了12 亿欧元。以此类推,北京在安防上的投入也绝非小数。
   
    而针对北京的**事件也的确在发生着。近日被外电广泛报道的3月7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成功挫败的一起针对民航客机的袭击事件,就是一例。
   
    “对出现这样的事件,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问题专家李伟说。但他强调,这次事件不会影响到奥运的安保工作。奥运航班是各地运动员到达和离开北京的**环节和*后环节,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内的各国机场的安检措施,对付恐怖危险品已经绰绰有余。就在近日,中国民航总局已经下达通知,禁止国内航班的旅客随身携带液态物体,国际航班也有相应的限制,同时安检措施更加严格。
   
    往届奥运会灾难和事故回放
   
    ●高温——亚特兰大奥运会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是迄今天气*热的一届奥运会。开幕式晚间8时45分开始时,当地气温高达33℃,波兰一名官员中暑休克后死亡,塔吉克斯坦奥委会主席心脏病发作,此后一周内300多名来宾中暑病倒。
   
    ●恐怖袭击——慕尼黑奥运会
   
    1972年9月5日,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出现了残酷杀戮的一幕,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持枪袭击了运动员村,当场杀害2名以色列运动员,并劫持了9名人质,比赛全部停止,这是*失败的一次奥运会。
   
    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也发生了重大的案件,虽然对奥运会的场馆采取了严密的保安措施,但是在人们交换纪念品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发生了强烈的爆炸案,造成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记者们赶去发稿,警察不让记者发稿,结果与记者发生冲突,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火灾——巴塞罗那奥运会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前夕,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下榻宾馆发生火灾,开幕当天会场50公里外煤气管道爆炸引起火灾。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中国代表团驻地发生火警误报,数名有实力运动员因通宵未眠影响水平正常发挥,为此中国代表团向组委会提出抗议。
   
    ●通讯事故——悉尼奥运会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前夕,飞机场发电机发生故障停电1小时20分钟,致使机场瘫痪,飞机不能正常起降。
   
    ●毒气事故——悉尼奥运会
   
    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开幕前两天,清洁工人不慎将清洗剂混入机场空调系统,国际机场至少50人吸入有毒气体,其中27人住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