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争抢云计算蛋糕如何才能拔得头筹?

分享到:
71
下一篇 >

安防新闻  被神化的云计算正变得越来越现实,技术的大众化和同质化引得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觊觎这块大蛋糕。幸运的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们都在从自己的优势入局,疯狂而又理性。

几乎没有哪个互联网巨头愿意放弃云计算这块蛋糕,继阿里、腾讯、百度之后,一直以低调著称的网易,也在不久前公布了自己场景化的云计算战略。在C端市场创造了神话的互联网玩家们,如今已悉数涌向了企业级市场。

当然,这一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中国市场,亚马逊、微软、谷歌等早已入场,并在市场份额上一举超越了IBM、甲骨文、思科等从B端市场赶赴云计算领域的玩家。

同时,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华为、浪潮等也对云计算虎视眈眈,尽管阿里云在市场上呈现出一家独大的趋势,可对于后来的互联网厂商来说,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做云计算,还是云服务?

云计算爆发的临界点?企业还有疑惑

对于云计算和云服务的概念区别,笔者曾在此前的一篇文章中具体解释过。简单来说,云计算指的是一种技术架构,而IaaS、PaaS、SaaS等都属于云服务。

包括《巴伦周刊》在内的媒体都曾预言2016将是与云计算的爆发之年,各家的增长数据也相继印证了这一说法。可鲜为人关注的是,当“无所不能”的云计算出现在企业客户的面前时,大多数表现出的竟然是迟疑。

从传统IT迁移至云端的案例并不难找,至少在国内的金融市场就有蚂蚁金服、天弘基金、人人贷、宜信、众筹网、众安保险等一众产品。

然而根据RightScale在2015年的调研数据显示,虽然有88%的企业使用公共云,但68%的企业在云端仅运行不到五分之一的企业应用。

而在国内,70%以上的企业将管理系统承载在专有云上,只有约四分之一的企业选择将核心业务系统承载在专有云上。原因何在?

*直接的答案可能是一些企业对云计算的**性还存在质疑,也是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的新挑战。但Adobe**财务官MarkGarrett在接受麦肯锡采访时说的一席话,从另一个方面道出了多数企业迟疑“上云”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成本问题。

尽管Adobe在转型云技术之后,公司股价超过了原来的3倍,总收入增速从5年前的个位数提高到目前的两位数,已然迎来了新生。MarkGarrett却直言在决定是否上云时在公司内部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尤其对很多中小公司来说,IT投入往往存在大量隐性成本或者说冰山下的成本,比如原有的IT架构不适合迁入云端、数据格式无法适配云等等,导致人力、培训、开发成本的增加。

事实上,目前乐于宣传“云计算”概念的多是提供IaaS服务的厂商,即向企业用户出售计算资源。这种服务模式解决了资源交付的速度却没有解决产品开发的效率,而且在功能**务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云计算玩家们的“自卖自夸”,并没有解决企业“上云”的现实问题,甚至在面临多样化选择时更加**。

场景化云服务是解决之道吗

在“互联网焦虑症”的影响下,很多传统企业开始顺应“互联网”的趋势,互联网已然融入到了企业的生产流程、组织架构和营销传播层面。对云计算厂商来说,这是否是消除企业“上云”疑虑的机遇呢?至少网易提出了场景化云服务的战略,阿里、腾讯、百度也开始提供打包的解决方案

所谓的场景化云服务,大致可以理解为根据客户的使用场景提供功能性的云服务,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说在网易云的产品布局中,网易云信提供的是即时通讯云服务,网易七鱼面向的是智能客服云,网易易盾致力于反垃圾云服务,而网易视频云聚焦在了时下火热的直播。

诚然,相比于IaaS服务,这些属于PaaS或SaaS的场景化服务,在***眼中不仅有着更低的成本,开放的SDK和API接口也更方便开发应用。就市场现状来说,PaaS领域吸引了大批的***,SaaS在2015年的市场规模远超IaaS和SaaS的总和。

如果仅仅聚焦在PaaS和SaaS,即便是巨头的入局也不过是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对客户和整体市场的价值并不大。

传统的IaaS、PaaS和SaaS分为三层,分别为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比较主流的声音是IaaS和PaaS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很多云计算厂商的IaaS服务也逐渐增加了PaaS或SaaS的功能。

这一思想在新近发力云计算的互联网巨头身上十分明显,比如百度开放云推出了天算、天象、天工三大平台解决方案,网易从客户角度出发将云服务重新划分为产品研发云、业务运营云和企业运作云。

你可能感兴趣: 首页推荐 行业新闻 时事速递 解决方案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