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产飞机C919谈安防行业国产化问题

分享到:
117
下一篇 >

    C919首飞圆满成功,举国欢庆,中国的大飞机梦终于实现。但是,质疑声音也不少:C919到底是骄傲的国货还是低端的组装货?发动机、航电核心处理系统、部分材料都得靠老外提供产品或技术,凭什么说是“中国制造”?小编认为,不止在飞机技术,在其他领域也一样,有些核心技术我们确实缺失。说C919是国产则有失客观,但说是低端组装货更是有失偏颇——C919是中国和国外厂商合作的产物更加合适一些。

    回看安防行业,20年前,安防产业逐渐兴起,当时的行业需求主要是机场、文博、核电、银行金库等**领域,当时是清一色的进口品牌,***广场的P字头摄像机曾经被广泛宣传。索尼、松下、三星、夏普、派尔高、AD、博世、霍尼韦尔都是鼎鼎大名安防品牌。

    如今,海康和博世、霍尼韦尔是世界安防三强,而若干的日韩品牌也不见了踪影。不过,中国的安防行业后来居上,是背靠中国大市场优势得意迅速发展,是低端的拼装货还是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产权及核心技术的产业?

从国产飞机C919谈安防行业国产化问题

    我国内安防产业链:

    上游:高毛利、高壁垒。国产化程度极低,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安防芯片产业基本由国外企业所把控,缺“芯”状况阻碍行业价值链**利润的赚取。TI、ADI、AMBA都属于老牌IC设计类公司,海思和中星微凭借标准的制高点和高清IPC契机,开始逐渐发力;传感器,CCD到CMOS的切换,索尼的垄断地位降低,但CMOS仍是索尼、三星、AP,OM等公司的天下;NVIDIA及MOVIDIS随着深度学习兴起,在视频芯片领域开始大放异彩;中国芯片企业台湾智源、国科等虽然也有针对安防监控领域芯片,但是尚未跻身主流,影响力不大。

从国产飞机C919谈安防行业国产化问题

    中游:国产化程度很高,国内厂商集中度高,出现双寡头(海康、大华)局面,产业链中游的硬件设备厂商已具有一定的研发技术实力,在部分领域也已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早期海康、大华主要采购TI的芯片,有规模优势,议价能力较强,成本低;SVAC标准推广之后,中星微电子是目前*****家获得证明的SVAC芯片、产品与系统提供商,但目前影响力及普及程度效果一般。

从国产飞机C919谈安防行业国产化问题

    下游:下游集成、直销商、代理商是资金与客户资源的主战场,考验资金与项目能力,未来将两极分化;我国集成商的地域性和行业性很强,拿单能力与背景、关系正相关,比如佳PCi、高新兴在广东地区有优势,烽火科技在湖北有优势,世纪瑞尔在高铁有优势。另一个特点就是对集成商的资金考验越来越严厉。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许多企业赚取的仅是产品的项目管理及集成调试费,赚取利润仅为上游技术企业的1/5至1/10,可谓脏活累活一大把。

    安防双巨头成长路径:

    作为国内安防行业的双寡头,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的成长之路颇为相似。海康大华发展都经历了安防后端DVR、前端摄像机、软硬结合解决方案、互联网转型四个主要阶段。但海康大华在安防核心技术,芯片方面,也基本依靠国外厂商,海康尝试了存储芯片、光学镜头的整合,大华在HDCVI芯片有一定作为。

    我国AI进展非常迅速

从国产飞机C919谈安防行业国产化问题

    人工智能(AI)火爆的浪潮中,计算机视觉技术(CV)可以说是其中*为火热的方向,在这片领域中,有四家公司特别突出,有CV领域的“一桶筐汤”之称。其中,“汤”指的是创建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其他三家“一”指创立于2016年的依图科技,“桶”指的是2014年的“格灵深瞳”,“筐”指的是成立于2016年的旷世科技(Face++)。几家公司在国际人脸识别领域都比较突出,各种成绩值得骄傲,安防领域都意欲有所作为并且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从国产飞机C919谈安防行业国产化问题

    国产化需求愈发迫切

    之前发生的两次安防产品“**门事件”,暴露出国产的监控设备的漏洞与问题。尤其是可以被境外IP地址控制问题,如果我们仍然大量使用的国外芯片、服务器、存储等产品,其信息**威胁隐患不言而喻。政府采购名单变化已经显示了国家维护信息**的意志和执行力,安防国产化进程刻不容缓。安防企业虽然已跻身国际巨头,但“缺芯”现象很尴尬,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 时事速递 图片 信息**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