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导致事故不断 红外人脸识别有效解决

分享到:
108
下一篇 >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到了,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这就就是春困。而对于司机来说,这却是大忌!你知道对于司机来说,高速行车*危险的是什么?当属疲劳驾驶!近年来,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不断,其中多起事故就是因为疲劳驾驶。自春运以来,由于疲劳驾驶出现的事故已经超过10起,在8起涉及疲劳驾驶事故中,有6起是中型以上货车肇事,有4起是发生在零时至6时。足以可见,疲劳驾驶对于司机来说,危险不言而喻,不光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那么,有没有什么技术手段来实时监测?避免疲劳驾驶呢?



疲劳驾驶导致事故不断 红外人脸识别有效解决

技术先行 近红外人脸识别解决疲劳驾驶

近日,中国权威的人脸识别专家王国田博士即发表了他关于通过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解决司机疲劳驾驶问题的看法。王国田博士认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针对司机疲劳驾驶的方案都是通过实时采集司机的面部特诊,尤其是眼睛部位的状态图像持续比对检测,从而判断司机是否处于疲劳状态,而这个过程中,人脸识别是关键。但是目前基于可见光的人脸识别技术都是会受到光照影响,特别是完全在室外行走的汽车,其环境千变万化,可见光人脸识别技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光照对识别效果的影响。

为了减弱环境光对成像的影响,主动光源的强度需要高于环境光,但是强光会对人眼产生干扰,降低用户舒适度,因此,主动光源*好位于不可见波段,如:红外、紫外等。长期照射紫外容易对人的皮肤和眼睛造成**性伤害,中远红外波段成像会损失物体表面的大多数信息,一般不用于物体成像,因此近红外波段成为*好的选择,如:850nm。

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脸识别中的光照影响,其能为人脸识别提供不受环境光影响的、高质量的人脸图像。主动近红外人脸成像设备一般包括如下几个单元:1). 在相应波段强度高于环境光的主动近红外光源,主动光源与摄像头置于同一位置;2). 能够接收近红外光的摄像头;3). 窄带滤光片,置于摄像头镜头外,允许近红外光通过的同时过滤环境光。由于主动光源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因此人与光源(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100厘米。

一旦解决光照的影响,基于近红外人脸识别技术的汽车防瞌睡系统可同时提供驾驶员身份认证、疲劳驾驶检测、超时驾驶检测以及驾驶员更换检测等功能,通过实时的人脸、人眼检测,发现异常报警来时刻提醒司机注意**驾驶。

自我监督 养成好习惯预防驾驶疲劳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脑力工作;卧室内保持通风、清洁,床不宜太软,被子不要过重、过暖,枕头不宜过高。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A、C、Bl、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纤维性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和痔疮;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燥感;饭量以七、八成为好,勿暴饮暴食;尽量做到定时就餐,切忌饱一顿,饥一顿;饮食应细软,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只吃干食,适量喝汤有助消化。

科学地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合理地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结语:车辆司机疲劳驾驶,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同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他人的人身与财产**。在《道路交通**法》中也有规定,司机长时间疲劳驾驶的属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用技术手段可以预防瞌睡,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司机自身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瞌睡不开车,开车不瞌睡,为了自己和他人,保证行车**。

你可能感兴趣: 首页推荐 图片 人脸识别 摄像头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